冷战史上最可怕的乌龙事件差点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端

这个日子,属于苏军中校斯坦尼斯拉夫·彼得罗夫(StanislavPetrov)。

彼得罗夫,出生于1939年。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,进入前苏联国土防空军服役。

服役期间,作为技术军官,彼得罗夫一直勤恳工作,兢兢业业,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授予中校军衔。

谢尔普霍夫坐落于俄罗斯平原中部,大约在莫斯科以南99公里处。1339年始见诸史籍,为留里克王朝的军事要塞。

后来,莫斯科防核武器早期预警中心就建在了此地,即谢尔普霍夫-15。而此时的彼得罗夫,已升职为预警中心副主任。

——系统监测到始自美国境内的核洲际弹道导弹已经升空,数量为5枚,正向苏联本土高速飞来。

当时,同为世界“超级大国”的美、苏,为争夺世界霸权一直在较劲扳手腕,谁也不服谁。

及至八十年代,冷战正值白热化阶段。更叫人不寒而栗的是,发生于六十年代初的古/巴导弹危机,曾使人类空前接近毁灭边缘!

而此刻,面对警报,彼得罗夫怎能不清楚,时下的美、苏都各有1万多枚核弹头。

如果美方胆敢孤注一掷,使用核武,那苏联的上万枚核弹头也非吃素的,卖呆的,必定全招呼过去。

不过,他一边对上头反复说明,警报灯确实亮了,但也不排除是某处出现系统故障导致误报;一边以最快的速度,对警报代码和硬件设备等进行核查。

与此同时,前苏联总参谋部值班室的预警也紧急响起,整个预警中心的气氛瞬间紧张得令人窒息…

苏联的军事卫星犯二犯迷糊,误将云层反射的太阳光错判成为导弹尾焰,并触发预警。

非常幸运,是夜,赶上了斯坦尼斯拉夫·彼得罗夫中校在值班,并冷静、反复陈述自己的判断。尽管,他也紧张得满身冷汗涔涔。

如果赶上像小编这样的愣头青,变故突发,脑瓜一热,定然会呜呜哇哇一通报警:

不过,在“乌龙事件”发生后,彼得罗夫并未因做出正确决定而得到升职或公平对待,相反“被退休”,从此默默无闻,潦倒度日。

彼得罗夫的事迹,曾被丹麦导演拍成纪录片《那个拯救世界的男人》。在拍摄时有这样一个片段,令人印象极深,直戳心灵。

彼得罗夫:“我从来不想杀人,我讨厌战争…我希望所有人,无论哪里,都能平安地生活,这是我的愿望。”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