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复期她被电影《命运之山》吸引,给导演阿诺德写了一封信:“只有我才是你电影中的女主角。”
导演被里芬斯塔尔那咄咄逼人的美丽折服,而她冒著落下终生残疾的危险,对膝盖进行手术,出演电影《圣山》。影片公映后,她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。
据称,1932年,希特勒在看过里芬斯塔尔的电影后,说:“以后要拍党的片子,必须是她”。
1933年,德国纳粹党掌权,希特勒在一场与里芬斯塔尔的私人会面后,邀请她为纳粹党拍摄纪录片。
她当时接受了希特勒的邀请,拍摄了1934年德国纳粹党在纽伦堡召开的全国党代会(纽伦堡阅兵的纪录片),此会议有超过70万支持者出席,而作品则以多种技巧拍摄,充份突显出煽动性的纳粹形像,是政治宣传片的经典佳作。
其实对于拍摄此纪录片,里芬斯塔尔一开始并不情愿,怎奈希特勒巧舌如簧:“把你的生命给我6天吧,今后你再也不会违心替我做事了。”里芬斯塔尔飘飘然地同意了。
16名摄影师和16名助手同时工作,36架摄像机一起运转,26台汽车和众多安保人员随她调遣。
当时才32岁的莱妮·里芬斯塔尔,如同一个大权在握的女王,在现场调兵遣将,显露出惊人的才干。
也是因此,往后的批评家一直认为莱妮·里芬斯塔尔必须为战争罪行承担责任。甚至在战后,即使她表示对集中营等毫不知情,也一度被软禁。
1936年,她拍摄了描写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《奥林匹亚》(Olympia),莱妮·里芬斯塔尔出色并前卫的镜头运用技术,更成为日后行业标准,并且被「时代周刊」列为百部影片之一。
1938年4月20日该片首映,恰好是希特勒的49岁生日。她的这份辉煌的礼物后来在电影史上得过四个大奖,但同时也永远地成了她的污点。
因为在当时的众多影评人看来,她把“奥运会转化成了法西斯仪式,旁白中不断出现的‘战斗’、‘胜利’字眼,都透露了创作者的法西斯信念。
《意志的胜利》和《奥林匹亚》,既成为灿烂的纪录片巅峰之作,也同时成为最有争议的作品。对里芬斯塔尔而言,这两部片子成了她难以洗清的“污点”。
直到1939年二战爆发,纳粹暴露出狰狞面目,里芬斯塔尔才看清希特勒的虚伪和残酷。
她曾悔恨地说:“我宁愿在1939年9月1日之前死去。”之后,她发誓再也不为政治效力。
二战结束后,莱妮·里芬斯塔尔先后五次被投入盟军监狱,数度因为精神疾病入院治疗,直到1949年,判决为“纳粹同情者”,而非“纳粹分子”,将她无罪释放,但铺天盖地的指责一直没有停息。里芬斯塔尔在电影界就变成了一种忌讳。
从1962年开始,里芬斯塔尔数次前往苏丹努巴山区的原始部落,去进行研究和拍摄工作。尽管她不是第一个拍摄他们的人,但她是第一个被皮肤黝黑的努巴人接受的外人,她被允许去拍摄努巴人神圣的仪式。
1992年,莱妮·里芬斯塔尔动笔撰写她的回忆录《过滤时光》,并在2002年8月22日她的100岁生日招待会上推出,同年她剪辑了她的最后一部纪录片《水下印象》,一年后,她在慕尼黑的家中安然离去。